新聞動態   News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 > 行業新聞

基礎工業:“中國制造”繁榮背后的憂患

2015/8/12 15:29:48      點擊:
我國100%的光纖制造裝備,80%以上的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,70%的轎車制造、數控機床、紡織機械設備都被進口產品所占領。
     近年來,我國裝備制造業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,尤其是美國、日本和歐洲地區發達國家的投資比重大幅度上升。
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經濟增長的利潤源泉,也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。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的水平很大程度取決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。最新資料顯示,我國100%的光纖制造裝備,80%以上的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,70%的轎車制造、數控機床、紡織機械設備都被進口產品所占領。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以及"中國制造"的繁榮,依靠進口裝備的局勢正在進一步加劇。
據有關部門猜測,今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預期達到500多億元,到2010年,預期達到1200多億元,年均增長70%以上,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。令人擔心的是,中國成為"世界工廠"的軟肋,在于利用別人的裝備生產終端消費品,企業主要的技術裝備仍然需要大量進口。
而據了解,目前,跨國公司進入的目的已不僅僅是占領中國市場,同時也在于把中國的機械制造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。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企,對于中國機械制造業滲透的力度、深度、廣度和所追求的目標,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。
跨國公司的進入已是一把雙刃劍。吸收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,不僅可以提高人員的素質,有利于提高技術和治理水平,有利于加快中國和世界接軌,了解和熟悉世界貿易規則,有利于擴大出口,還有利于解決就業和擴大籌資渠道。但對裝備工業而言,國外大量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我國轉移,加劇了我國資源和環境的矛盾。而隨著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跑馬圈地,我國自主產品的地位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挑戰,裝備制造業有部分領域的自主發展面臨被抑制的危險。
    例如中,造紙行業,2005年我國紙張消費總量將達5000萬噸,而產量只能達到3920萬噸。按造紙工業每萬噸紙及紙板需1億元至1.2億元投資計算,這1000多萬噸的缺口需要1000多億元的投資。
還了解到,目前,全國汽車,尤其是轎車工業的生產裝備90%以上依靠進口。在汽車及零部件業快速發展同時,汽車    裝備卻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。
    據介紹,汽車裝備的生產不同于其他生產,一般是依據汽車及零部件廠家的產品和生產特點來進行工具設計,而不是大批量生產。而我國汽車裝備之所以大部分依靠進口,主要是汽車裝備生產是一項高科技集中的工作,現有國內技術還達不到要求。
業內人士認為,盡管我國全部行業的總量增長很快,但核心部分、要害領域、附加值很高的行業,如數碼相機、氣體壓縮機、制冷空調、高精度機床、發電設備等,假如被外資控制,就會導致一種外強內弱的狀況,在國際分工中,我國裝備制造業就有被分工于價值鏈低端的危險。
盡管近年來,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取得一些成績,但差距仍然較大,和國際水平比較,還沒有出現本質上的提升,許多重大裝備和要害技術還必須靠引進,形成了一個怪圈,即引進-落后-再引進。
    專家認為,增強技術創新能力,減少對國際技術和裝備的過多依靠。為避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過程受到制約,甚至被長期鎖定在國際產業分工的末端,防止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上受制于人的狀況,我國須增強技術創新能力,提高產業技術水平,盡量減少對國際技術和裝備的依靠。
四虎免费福利精品视频在线